“张三李四”称呼的出处
历史记载中,“张三李四”最早的出处是在唐朝庞蕴所著《诗偈▪其五十八》中“世上蠢蠢者,相见只论钱。张三五百贯,李四有几千”。
到后来南宋时期王安石也在其《拟寒山拾得》中写下了两句著名诗句“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来形容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那为什么用“张三李四”来作为假设的名字呢?

原因是在古代很多人取名比较随意,因为古人大多没有得到好的教育,这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很多穷人家孩子是上不起学的,以至于没有官名,很多普通人更是有名无字,那他们怎么称呼呢?
清朝学者俞樾在其所著的《春在堂随笔》卷五中提到,宋朝以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们通常以其在家中的排行数字来称呼,比如张三,就是在家中排行老三,这种叫法在如今很多地方也作为孩子的小名。
另外还有以父母年龄相加得到一个数字来作为名字的取名方法。比如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父亲原名就叫做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祖父母岁数相加为五十四。
朱元璋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因是“重字辈”排行老八,所以也叫朱重八。
因此,在朱元璋当皇帝之前他们一家子都是没有正式官名的,都是以与其相关的数字来取名,这也是古代大多数底层老百姓的取名规律,所以才有了“张三李四”的叫法,并以此来作为一个假设的名字!